形态描述
贝壳一般较小,壳质极坚厚,略近长三角形或卵圆形。壳前端较细圆,
两侧稍直、斜;后端宽圆。壳顶位于壳前端、稍凸。壳两侧相等,两壳亦略等。老成个
体中两壳关闭时,壳缘处极厚,但较小的个体壳缘较薄。壳面较凸圆,自壳顶伸向壳后
缘有6一7条稍宽的放射肋;放射肋较圆而不具棱,也不分枝,排列较规则。生长线极
细密,较明显,不规则。壳表多呈白色或近土黄色,有些个体还具有浅褐色斑点。贝壳
内面色浅,多呈白色,略具光泽,外套肌痕和闭壳肌痕较明显;闭壳肌痕近圆形,多位
于体后端背侧。壳周缘有与壳表放射肋相应的波状褶。铰合部两个主齿较大;韧带呈褐
色,位于两主齿间的中央韧带槽中。
软体部 本种软体部较小。外套为简单型,除在背部愈合外,无任何愈合点,故无
水管。外套壁薄,半透明;外套缘稍厚,稍窄,中层具有极小的外套触手,但无外套
眼。闭壳肌较大,近圆形,无收足肌和足丝腺。鳃较大,呈瓣状,位于腹脊的两侧。唇
瓣较大,位于口的两侧,呈长三角形。足退化,仅有一个小褶。
测量
壳长(mm) 壳高(mm) 壳宽(mm)
1 19.5 24.3 18.2
2 18.6 24.0 15.0
3 17.6 23.0 15.3
两侧稍直、斜;后端宽圆。壳顶位于壳前端、稍凸。壳两侧相等,两壳亦略等。老成个
体中两壳关闭时,壳缘处极厚,但较小的个体壳缘较薄。壳面较凸圆,自壳顶伸向壳后
缘有6一7条稍宽的放射肋;放射肋较圆而不具棱,也不分枝,排列较规则。生长线极
细密,较明显,不规则。壳表多呈白色或近土黄色,有些个体还具有浅褐色斑点。贝壳
内面色浅,多呈白色,略具光泽,外套肌痕和闭壳肌痕较明显;闭壳肌痕近圆形,多位
于体后端背侧。壳周缘有与壳表放射肋相应的波状褶。铰合部两个主齿较大;韧带呈褐
色,位于两主齿间的中央韧带槽中。
软体部 本种软体部较小。外套为简单型,除在背部愈合外,无任何愈合点,故无
水管。外套壁薄,半透明;外套缘稍厚,稍窄,中层具有极小的外套触手,但无外套
眼。闭壳肌较大,近圆形,无收足肌和足丝腺。鳃较大,呈瓣状,位于腹脊的两侧。唇
瓣较大,位于口的两侧,呈长三角形。足退化,仅有一个小褶。
测量
壳长(mm) 壳高(mm) 壳宽(mm)
1 19.5 24.3 18.2
2 18.6 24.0 15.0
3 17.6 23.0 15.3
生物学
为暖水性种,多栖息在潮下带较深的水域,垂直分布为18—103m。生
活时它以右壳顶部很小的面积固着在外物上,有时它也能自由生活于石缝或沙粒之间。
贝壳表面常被苔藓虫、管栖沙蚕和钻孔沙蚕等动物附着或穿孔。这种贝类在我国南部沿
海生长数量较大,常为底栖生物的优势种。
活时它以右壳顶部很小的面积固着在外物上,有时它也能自由生活于石缝或沙粒之间。
贝壳表面常被苔藓虫、管栖沙蚕和钻孔沙蚕等动物附着或穿孔。这种贝类在我国南部沿
海生长数量较大,常为底栖生物的优势种。
国内分布
广东南澳岛以南广东沿海、海南东南,北部湾(分布图23)